2014年1月13日 星期一

建築設計師 Richard Rogers鋼構與玻璃代表作品

高科技建築
    2007年普利茲克獎Pritzker Architecture Prize由英國籍建築師理查.羅傑斯勳爵Lord Richard Rogers獲得。2006年威尼斯雙年展理查.羅傑斯被授予“終身榮譽金獅獎”。他在1985年獲得英國皇家建築協會RIBA的金質獎章,1991年與1996年分別由英國女王授與爵士 Sir與勳爵 Lord,這些獎項都彰顯羅傑斯的“高科技建築”對當代建築發展的卓越貢獻。理查.羅傑斯與義大利建築師.倫佐皮耶諾Renzo Piano,在1970年代所共同設計的巴黎龐畢度藝術中心,堪稱為“高科技建築”的濫觴。龐畢度藝術中心的設計,將建築結構與設備管線外露並以鮮豔的色澤區分,對當時發展的"高科技建築"給予全新的定義。倫敦的洛伊保險大樓、千禧巨蛋延續著“高科技建築”風格,創造倫敦嶄新的都市意象,卻也引起各種不同觀點的辯論。1998年落成的法國波爾多法院,與2006年完成的西班牙馬德里國際機場第四航廈,都是轉化永續設計理念於高科技建築的經典作品。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
   
法國龐畢度中心

波爾多法院:高科技與工藝結合 

        波爾多法院The Bordeaux Law Courts基地座落於波爾多歷史中心區,接近大教堂與市
政府。建築增建競圖案由英國建築師Richard Rogers贏得,1998年落成啟用。建築設計成一
系列自明性清晰的建築物組構,將一座座法庭設計成漂浮在半空中弧形錐頂狀的獨立構造物,混合混凝土、鋼構、玻璃、木質等不同材料,與對面歌德式教堂建築相互對應。進入法庭宛如神聖的儀式,先經由地面層透過跨架於水面上的雄偉階梯拾級而上,進入玻璃長廊。法庭的基座,由樹幹狀的混凝土支柱撐起脫離地面,外部以條狀實木包被曲線造型。輕巧波浪形鋼構屋頂,流動覆蓋法庭四分之三高度以下的空間。法庭特殊的造型考量空間包被的領域感與空氣的自然流動,較低的高度低溫進氣,頂端高溫排氣。北向眼睛造型的天窗提供法庭內充足的自然光源,內牆各種大小開孔的預鑄木質牆面提供反射與吸收最佳音響效果。建築背面以模矩化陽極化處理的鋁板外牆,界定了調庭空間。模距混凝土樓版與垂直動線整合,提供辦公空間隔間上的彈性。戶外地坪石灰石延伸至建築內部公共空間,視覺上連貫了內外分界。法庭大廳及公共空間與側翼五層的法官辦公室清楚分開,法官從辦公室經由開放式的空橋由後門進入法庭。藉由電腦輔助設計,創造出結合高科技與傳統工藝美學的流線形體法庭。法庭內以電腦計算楓木鑲版,外部覆被人工施作條狀松木,形成截然不同的對比。開放性的大廳提供緩衝介面,阻絕了環境噪音及周遭街道上的廢氣,運用水使空調系統降溫與淨化。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
 
波爾多法院The Bordeaux Law Courts

馬德里國際機場第四航廈:流動曲面無接縫的空間

        理查.羅傑斯Richard Rogers與馬德里 Estudio Lamela 事務所¸,設計的馬德里國際機場第四航廈Madrid Barajas Airport Terminal 4,落成於2006年2月,耗資十億歐元,佔地超過一百萬平方米的馬德里 Barajas 機場,成為世界上最大的機場。預估每年可以容納三千五百萬人次的旅客量,建構馬德里成為歐洲的轉運中心。新航廈設計將驗票、通關、登機三組線性空間清楚界定,並按出入境流量規劃出接送機、櫃臺、登機、行李等機能區域。建築清晰的模矩化設計,預鑄鋼骨結構創造出連續波浪狀的屋頂。中央樹形的鮮橙色鋼結構,撐起巨大的屋頂。屋頂連續圓形開口,引入自然光源。質感細緻、色澤溫暖長條狀竹製天花板材,建構出流動曲面無接縫的室內空間。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      引自張基義  教授 

馬德里國際機場第四航廈

馬德里國際機場第四航廈
 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 

關於高科技建築的幾項要點:

   Hi tech Architecher:金屬和玻璃的建築,李察羅傑斯是引領此風格設計師之一
    1851 PAXTON 水晶官由李察羅傑斯設計,在當時已有先進的建築技術,是
 現場組裝
‧   愛菲爾鐵塔為當時及機能主義的代表,也是現代建築的象徵與起始
    金屬(因為金屬在垂直性構造具有相當的優越性)在當時為機能性材料
    當時認為建築需要是磚質構造才具文化性,正與鋼構建築形成對比性
    金屬構造結構拱圈,空間感、開放感較不沉重
    十九世紀教堂需求激增,配合當時鋼構與玻璃的技術,教堂呈現
 外磚內金屬
 磚:文化象徵
 金屬:機能象徵,也可做細部表現
 結構:功能
    科隆 1914 Walter Gropius 1883-1969
‧   Modern Factory 現代建築代表作之一
    50年代金屬有較大的轉變
    Mise的玻璃屋:反樑調屋頂為後來Hi-TEC建築的起始。
    伊利諾校區為當時
    金屬玻璃結構也是商業氣息的象徵代表
    格子樑系統
    構件化表現
    輕質懸吊系統,ex:莫尼黑作品
    1968-71 Richerd Rogers,認為房子構件可以充電,
    水晶官的空橋作臨時展示空間,讓空間透過人的走動,展現動態性、流動性
‧    Lloyd’s of London 1978-86,Richard Rogers
       (將管線、樓梯、通風口等設備設計在建物角落)與巴黎龐畢度中心相似
       構件真實呈現接合
    可辨識性建築
佈景建物、陪襯建築,  配合都市設計,例如:開假窗
‧   Bordeuux Law Courts,Bordeaux , 1992-1998- Richard Rogers
 國會.Natonal Assembly for Wale理查羅傑斯自己設計的鋼構、現代風格出現背其道而行。
    工具理性 v.s 價值理性
    .......新建築如何將文化融入科技感建築」Marcel 葡萄牙建築師
    藝術:1.非機能性2.具原創性
    建築不可能成為藝術,倫敦博物館邊亞伯特博物館




美術工藝運動代表人物:威廉‧摩里斯 講座心得

美術工藝運動始於英國,主張:
1.強調手工藝,反機械化大量生產
2.崇尚哥德、自然主義風格,並受日本浮世繪裝飾的影響
3.反對古典主義及維多利亞裝飾風格
其代表人物有莫里斯Morris(現代設計之父)等,設計風格除了以手工藝為主外,運用於壁紙的設計圖形呈現二方、四方連續,也有花紋、植物、鳥獸等圖騰出現於壁紙設計。
與新藝術、裝飾藝術的比較:
新藝術與美術工藝運動相同,提倡中世紀、哥德、自然主義,反對古典主義,但並不否定機器的大量生產,並加以發揮所長,應用新材料,如:鐵、玻璃、水泥等
裝飾藝術與新藝術、美術工藝運動相同,反對古典主義,接受機械大量生產,應用新材料
(鋼筋混凝土、強化玻璃、合成樹脂)等。